第十九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 2019)圆满落幕!

2021-02-26 10:16:59浏览: 2543

       2019年11月24日,第十九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 2019 在深圳大学城会议中心完美落幕。大会历时两天,数十名行业内顶级专家与1000余名从业者共同见证了大会盛况。

       本次会议围绕“5G+VR”、“智能制造与VR可视化”、“虚拟技术引领新文旅发展新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触觉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虚拟现实教育”、“VR与公共安全”等主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与大家分享了VR技术应用研究的新成果、产业应用的新实践等内容,中外专家共话VR的“智物新时代”。 第五届虚拟现实产学研大会、第二届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展览、第二届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决赛等活动也在大会期间举行。

       2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女士、,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虚拟现实专委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致开幕词。

大会主席赵沁平院士

       赵沁平院士称,中国虚拟现实大学大会是国内举办最早的虚拟现实会议,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虚拟现实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学术会议。这离不开众多国内外虚拟现实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努力。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小娅女士

       陈小娅女士对此深表认同。她指出,中国产学研促合作进会是一个促进、发挥产、学、研及社会各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积极调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虚拟现实相关协会合作,共同为提升国家虚拟现实产业创新能力作出贡献。

       本次大会共邀请到了7位本领域重要级专家学者来做大会报告,同时还有43篇论文宣讲,将对刚步入行业的学者以及亦欲进军虚拟现实领域的企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包括7个主题论坛以及63支参赛队伍。

       特邀报告嘉宾包括Columbia University的Steven Fenier教授、浙江大学的鲍虎军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广州大学R立方研究所所长翟振明、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Gregory Welch教授、曼切斯特大学和鹏城实验室的张恒贵教授以及戴尔科技集团林浩副总裁。特邀嘉宾深入浅出得地为广大从业者分享了自己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经验与成果,赢得会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一致好评。

Steven Fenier教授

鲍虎军教授

       鲍虎军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过去15年中关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经验与心得。他认为,想做好增强现实必须解决怎么把虚拟和现实的两个场景注册在一起,实施实现混合现实融合。并根据这一问题,将团队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真实物体、移动物体的跟踪支配配准问题进行详尽分享。

翟振明教授

       翟振明教授则从哲学角度与学者们探讨了人机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交互三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在研究过程中平时不怎么注意的个体安全问题。

张恒贵教授

       张恒贵教授创新得地选择了构建虚拟生理心脏课题,该领域对于技术方面的挑战非常高,因为会涉及到复杂的时间时空空间维度。其中很多出色的解决方案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中的精妙应用也让现场观众惊叹。

       七大相关主题论坛从多个方向展开对VR技术的思考,比如目前备受关注的5G技术加速落地将有效推动VR技术的快速应用及普及,并就如何落地场景进行深入探讨。而VR与医疗、文创、安全等领域的结合应用,让与会人员深刻的体会到,科技绝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满温暖。而随着不断发展,AR/VR也将转变为一种生态,悄然间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改变。

       大会一向重视前沿技术在产业当中落地的可操作性。为了让与会学者能加深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解,还邀请了包括无人驾驶、普及教育、工业视觉等等领域的专家,用诸多实际应用案例,详细展示了VR/AR技术的普适性。

       而ChinaVR 2019学术论文报告则让学者、专家看到了VR行业中的充满活力的新生代,43篇精选论文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虚拟显示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正如鹏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邹鹏先生所言,随着 5G技术的加速普及,VR技术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其前沿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中国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虚拟现实不仅是科学技术探索中的重要手段,其科技应用也为各行各业带来升级换代的重大发展机遇。

       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中国仿真学会(CSF)联合主办,鹏城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中国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共同协办。